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 让酒城更美丽更宜居

2022-12-09

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围绕“山水绿色、宜居宜业、区域中心、中国酒城”的城市定位,统筹空间、基础、产业等要素,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公共绿地更新活化等措施,让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国家公园城市 助力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记者日前在泸州市忠山公园看到,干净整洁的广场、别致的景观、直擎蓝天的香樟林引了不少市民来此游玩。

泸州市忠山公园建于1978年,植被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泸州的第一个城市公园,也是四川省城市重点公园。2013年,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对公园实施精品改造,全面恢复生态园林的布局,让公园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泸州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泸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公园城市发展科副科长谢晓寒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我市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一批示范性项目,忠山公园便实施了品质提升及改造工程,迁出了一些原有的游乐设施项目,将林下空间都恢复成了绿地。2014年,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东岩公园、两江四岸、长江滨江路、龙透关公园等一批示范项目都呈现到了市民朋友的眼前。”

过去的十年,是泸州加快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十年,构建起“全域公园+三级绿道+公园社区”和“300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良好山水生态格局,201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

海绵设施建设 让城市自由“呼吸”

开阔的湖面,荡漾的水波,水面上游弋的野鸭,蜿蜒的环湖步道上,游人三三两两的散着步……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就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之一。2017年起,我市对渔子溪实施了为期三年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2020年10月份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1300亩。如今的渔子溪已变成“网红生态公园”,成为全市人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副科长刘方华介绍:“去年六月,我市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20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44.1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25.4%,建成渔子溪公园、龙涧溪公园等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十年来,我市还全力推进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硬兼施让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共同提升。

 过江通道  城市发展“加速度”

国窖大桥是泸州市境内的过江通道,是泸州市的第五座长江大桥,它的建成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

国窖大桥于2012年6月通车。大桥西起白招牌路,上跨长江水道,东至茜草立交,主线全长1189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目前正在进行东岸引桥二期建设。

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第一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周剑介绍:“通车10年以来,国窖大桥发挥了很重要的社会效益,改变了我们茜草片区居民过江的方式,以前靠坐渡轮或者是坐公共汽车,桥通车了之后,整个江南片区的发展建设也在日新月异快速推进。”

过去的十年,是泸州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十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城市干道、路网、城市污水干管等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3个,总投资超320亿元,新增城市主要道路20余公里,次干道路30余公里,忠山隧道工程、泸州沱江六桥、沱江二桥等桥梁隧道建成,二环路(千凤路和高新区段)、泸州长江六桥等加快建设,组团式、串珠式的大城市路网框架初具规模。泸州建成区面积从2012年的101.05平方公里,增长到2021年的174.1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从2012年的11.39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14.2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9.16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14.1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泸州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6842.83公顷,建成区公园绿地总面积2396.46公顷,建成城市公园46个。

十年来,泸州城市建设更有质感,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一幅生态、文明、美丽、幸福的新画卷正在酒城大地徐徐展开。